学伤寒保健康之感冒难治嘛一
近些年来,“慢中医”之说几乎已成定论,事实果真如此嘛?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伤寒论》,看看张仲景是如何治疗感冒的。
《伤寒论》第一条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二条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十二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粉碎前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罢须臾,喝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然后温覆被令一时许,使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最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以上是《伤寒论》原文。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三条的的意思。
首先说所谓的“太阳病”就是指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初期感冒,所表现的症状是头项僵硬而痛,既怕冷又怕风,持续发热并伴有汗出,鼻鸣干呕,脉象浮缓者,用桂枝汤可以治疗。
有专家考证,汉朝时的一两,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十五克,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的用量各为三两,就相当于现代的四十五克,远远超过了当代中医药典规定的剂量,所以临床医生皆不敢照张仲景原方使用,故有“经方难用”之说。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医生忽略了《伤寒论》中的服药方法和用药标准。
《伤寒论》是将上述五味药用水七碗,煎至三碗,先服用一碗,然后喝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以汗出或不出为是否继续用药的标准,汗出止后服,汗不出继续服药。
三两的药分成三碗,每一碗也就折合一两,也就是说一次的服用量只有十五克。
当代中医看病,还以桂枝汤说,其用法和剂量为:桂枝十五克芍药十五克炙甘草7克,生姜十五克大枣四枚,水煎两次,合一起分两次服,出不出汗与医生无关,与疾病无关。
中医之所以成为了“慢中医”,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临床制定的标准出现了问题,同时也是中医从业者不精研经典的问题。
中医治病应该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做为中医用药剂量的标准,而不应该教条的制定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应对瞬息万变的临床,标准不同所以就产生出不同的临床结果。
想解决健康问题
看更多好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有了它nbsp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宝
- 下一篇文章: 感冒了怎么办告诉你感冒药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