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喉痹中医辩证论治第二千六百零

时间:2021-3-27来源:感冒论坛 作者:佚名 点击:

  喉痹,是以咽喉部肌膜红肿,肥厚,或干萎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咽部疼痛或干掀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急、慢性咽病。急喉痹是因外邪客于咽部所致,以咽痛、咽粘膜肿胀为特征的急性咽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慢喉痹是因脏腑虚弱,咽部失养,或邪滞于咽所致,以咽部不适,口因粘膜肿胀或萎缩为特征的慢性咽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古代关于喉痹的概念较为复杂,所指颇多,其一是指咽喉肿痛,水谷难下,或呼吸不通为主症的一类咽喉危重症的总称;其二系指咽喉、齿、舌诸口腔疾病的总称;其三系指咽喉肿痛。因其所指范围较广,界线不清,不利于掌握病情。为了切合临床实际,现代将喉痹专指咽部红肿痛,或微红、咽痒不适等咽部的实证或虚证病变。喉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

  喉痹主要指西医学之急慢性咽炎。西医认为急性单纯性咽炎为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部的淋巴组织亦常被侵及。受凉受湿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内分泌失调、慢性全身性疾病,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也是本病的起因。病原多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非溶血性链球菌、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及病毒亦可致病。慢性咽炎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病因多方面,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以致转为慢性,其它如慢性13、鼻疾病、外来不良、过敏体质等也可以引发本病。

  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喉痹的论述,阐述了喉痹的病因病机及其针灸治疗,首次提出了喉痹一证与肺、肾、胃有密切关系。至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对少阴咽痛诸症有了较详细的论述。《金匮要略》中有“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的论述。《伤寒论》第条又创立了以咽部疼痛释喉痹的观点:“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并创立了治疗喉痹的有关方剂,如猪肤汤、桔梗汤、半夏散及汤、苦酒汤、通脉四逆汤、大承气汤等方。《圣济总录》对小儿喉痹的病因病机作了论述。《圣济总录·小儿喉痹》说:“喉痹之病,喉肿闭阻肿痛,水饮不下,呼吸有妨,寒热往来,得之风热客于脾肺,熏于咽喉,小儿纯阳,尤多是疾。”

  现代对喉痹的研究较为广泛。在临床研究方面,随着病原学研究的进展,已认识到喉痹(急慢性咽炎)大都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病毒或(和)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炎双球菌和链球菌等。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时见报道,以各种疗法综合治疗喉痹也有不少总结报道,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明确了咽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提出了药效学研究要求,使中医药治疗喉痹机理得以阐明。      一、病因   多种病因可引发喉痹,常见的有外感因素和正虚因素。   1.外感因素外感风、寒、热、暑等因素均可致喉痹。而以风邪夹寒或热致病最为常见。咽喉上通口鼻,内连肺胃.肺主皮毛,司呼吸,若风寒袭表,肺气不宣,营卫不和,邪郁不能外达,壅结于咽喉,则为风寒喉痹。若外感风热或寒郁化热,邪热犯肺,肺经风热上壅咽喉,或风热邪毒从口鼻直袭咽喉,则发为风热喉痹。正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所说:“若风邪热气,搏于肺脾,则经络痞塞不通利,邪热攻冲,上焦壅滞,故令咽喉疼痛也。”

  2.肺胃热盛外感失治,邪热入里,肺胃热盛,或过食辛辣炙博,烟酒,肺胃积热,火热之邪循经上蒸咽喉,发为火热喉痹。正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所云:“夫咽喉卒肿痛者,由人脏腑充实,脾肺暴热之所致也。或有服食丹石,毒气在脏,熏蒸上焦,而又多食炙博热酒,冲于脾肺,致胸膈壅滞,气道痞塞,热毒之气不得宣通,故令咽喉卒肿痛也。”《外科正宗·咽喉论第二十一》亦说:“实火者,过饮醇酒,纵食膏粱,叠褥重衾,辅餐辛烈,多致热积于中,久则火动痰生,发为咽肿。”

  3.肺胃阴虚热病伤津,阴液不足,久咳伤肺,以及长期吸入化学气体、粉尘之物,均可致肺阴受损。或久病失养,肾阴不足。肺肾阴亏,咽喉失去津液润养,或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咽喉,发为阴虚喉痹。《景岳全书·咽喉》说:“阴虚喉痹……或素禀阴气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临床上常见鼻渊、龋齿等病之余邪犯咽,或急喉痹余邪未消,与虚火互结而发为本病。

  4.肺脾气虚久病失治损伤肺气,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攻伐太过,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咽喉失于温养,发为气虚喉痹。《医学心悟·喉痹》说:“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通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细,饮食减少,或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致上炎,乃内伤之火。”此处虚火实乃肺脾气虚,虚火上乘也。

  5.痰热壅结风热邪毒侵袭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邪热灼炼津液,津液受灼而为痰,痰火邪毒壅结咽喉,无风则则不动痰,无痰则不受风,风痰相搏,结塞咽喉则为喉痹。《外科大成·咽喉部》说:“紧喉,其发暴,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医学入门·咽喉》又说:“咽喉痛皆属火。火者,痰之本,痰者,火之标。故言火则痰在其中矣。”均说朝痰热在喉痹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二、病理   1.病变脏腑在肺、胃喉痹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亦常累及肾。咽喉为胃之系,故《景岳全书·卷二十八》指出。“阳明为水谷之海,而胃气直达咽喉。故惟阳明之火最盛。”咽喉又为肺之门户,肺主皮毛,司呼吸,小儿肌腠不密,藩篱疏,易为外邪侵袭,外邪入侵首当犯肺,侵及肺之门户则发为喉痹。《重楼玉钥·卷上.》对肺胃均有论述。“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上……肺胃和平,则体安身泰,一有风邪热毒结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滞血凝,不得舒畅,故令咽喉诸证种种而发。”充分认识到肺胃二脏在咽喉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急喉痹误治失治,或患重病久病,常致肾阴不足,**亏损,肾水不足以制相火,则虚火上炎,亦致喉痹.

  2.病理因素为热毒喉痹的发病原因分为内外因,其内因为平素肺胃积热,外因为外感风邪、疫疠。《疮疡经验全书·喉痹》说:“风热喉闭,其因皆由病人久积热毒,因而感风。风热相搏,故而发作。”又说:“胸膈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之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喉痹候》云:“喉痹,是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之间,与血气相搏,而结肿塞,饮粥不下,乃成脓血。若毒入心,心即烦闷懊侬,不可堪忍,如此者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咽喉病证治》亦云:“诸脏热则肿,寒则缩,皆使喉闭。”可见热毒为喉痹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痰亦是小儿喉痹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风热邪毒侵袭,或外邪侵袭入里化热,邪热灼炼津液,津液受灼为痰,痰火热毒结于咽喉而发喉痹。

  3.病机属性分虚实风寒袭表,肺气不宣,邪结咽喉;或寒郁化热,或风热侵袭,经口鼻直袭咽喉;或肺经热盛,或辛辣炙煿饮食,肺胃热盛,火热上蒸,均形成急喉痹(实证)。热病伤津,久咳伤肺,或饮食不节,或过用温热药物,均可致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引发阴虚喉痹,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虚阳上浮,均使虚火上扰咽喉,而致发为慢喉痹。急喉痹久病或失治,亦可转为慢喉痹。

  4.病情演变在寒热小儿肺卫未固,除风寒之邪由口鼻而入,或侵袭肺卫直接上犯咽喉而致风寒喉痹之外,无论喉痹实证、虚证皆与热邪有关。实证喉痹或风热之邪侵袭,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虚证喉痹或燥热伤阴,,或热病伤津,均致虚火上扰。因此喉痹病情演变多为初起外感风寒,继而热化而致热速成火.      一、诊断要点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喉痹诊断依据:   1.急喉痹诊断依据:   (1)咽痛,病情重者有吞咽困难及恶寒、发热等症。   (2)咽部检查;粘膜充血、肿胀,咽侧索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4)应与乳蛾、急喉风鉴别。

  2.慢喉痹诊断依据。   (1)以咽部干燥,或痒、疼、异物感、胀紧感等为主要症状。   (2)病程较长,咽部不适,症状时轻时重。。   (3)常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因鼻窒而长期张口呼吸,或因环境空气干燥和粉尘异气**等导致发病。   (4)咽部检查粘膜肿胀,或有萎缩,或有暗红色斑块状、树枝状充血,咽侧索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二、鉴别诊断   1.乳蛾乳蛾为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而喉痹尽管有咽喉肿痛,但无扁桃体肿大。正如《增删喉科心法·单蛾双蛾》所云,“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为蛾。”   2.急喉风急喉风发病迅速,呼吸困难,痰声如锯,语言难出,汤水难下,亦可能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其主要特点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一、证候辨别   1.辨咽部症状咽部灼热、红肿疼痛、吞咽不利为急喉痹;咽干不适,微感疼痛、咽痒或有异物感,吞咽微觉不利为慢喉痹。

  2.辨伴见症状咽痛伴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头身痛为风寒喉痹,咽痛伴发热、恶寒、汗出、咳嗽痰稠厚、鼻塞流脓涕为风热喉痹;咽痛伴纳食困难,咳嗽,痰粘难咯,大便秘结,溲黄赤为肺胃积热;咽干伴神倦乏力、语音低微、大便溏薄为肺脾气虚。

  3.辨病程发病急骤、病情重为急喉痹;病程长、病情反复的为慢喉痹。

  二、治疗原则   急、慢喉痹的病机分别为外邪侵袭和卫气内虚,因此治疗**不外祛邪、利咽、补益气阴,具体治法视不同辨证分型而异。■急喉痹   [风寒外袭]咽痛,口不渴,恶寒,不发热或微发热,咽粘膜水肿,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此证主要以出现风寒表证同时见咽肿而充血不重为特征。

  [治法]疏风散寒 解表利咽   [方药]六味汤加减 组成:荆芥、防风、薄荷、白芷、僵蚕、桔梗、甘草。如夹湿见胸闷,纳呆、身重、口淡等可加陈皮、藿香、神曲;咳嗽加杏仁、象贝母;体虚加黄芪、白术、甘草。

  重症者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蝉蜕、柴胡、前胡、羌活、桔梗、茯苓、川芎等。   [风热外侵]   咽痛而口微渴,发热,微恶寒,咽部轻度红肿,或有咳嗽,舌质略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病初起,咽干灼热、疼痛,异物感,吞咽不顺,并见风热表证为特点。

  [治法]疏风清热 消肿利咽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竹叶、荆芥、生甘草、淡豆豉、芦根等。热甚可加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以消热;头痛加桑叶、,菊花、白芷以疏风;肺热加桑白皮、黄芩;咳嗽加紫菀、炙冬花;痰多加杏仁、象贝母、炙杷叶;咽痛加射干、木蝴蝶;暑湿盛者加藿香、佩兰、鲜荷叶、桑白皮。

  或用疏风清热汤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银花、连翘、黄芩、赤芍、、玄参、浙贝母、桑白皮、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肺胃实热]咽痛较剧,口渴多饮,咳嗽,痰粘稠,发热,大便偏干,小便短黄,咽部充血较甚,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咽喉疼痛较重,痰涎多而粘稠,咽喉梗阻感,咽部红肿显著,并见咳嗽痰黄,发热便干为特点。

  [治法]泄热解毒 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组成:连翘、胖大海、牛蒡子、黄芩、薄荷、玄明粉(冲)、金银花、玄参、大黄、甘草、桔梗、黄连.壮热面赤者加生石膏、柴胡、知母;咽部红肿较甚,宜加山豆根、射干等苦寒之品,以助解毒消肿,利咽止痛.痰粘不易咯出者加淡竹沥、生石膏。

  咽喉疼痛明显者,加服六神丸。   内热炽盛者,可选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药:大黄、黄连、黄芩、射干、山豆根、板蓝根、赤芍、玄参、芦根、天花粉、马勃、木蝴蝶等。      [痰热蕴结]咽喉不适,因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粘稠、口渴喜饮,咽粘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以咽喉肿痛,吞咽不利,同时痰黄粘稠、舌苔黄腻为特征。

  [治法]清热解毒 化痰利咽   [方药]金灯山根汤加减 组成:挂金灯、山豆根、牛蒡子、瓜蒌皮、浙贝母、青果、甘草、桔梗、射干。热重加黄芩、山栀、知母;解毒加银花、连翘;咳嗽加前胡、杏仁;痰粘不爽加竹沥、冬瓜子。      [阴虚肺燥]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剧,呛咳无痰,频频求饮,而饮量不多,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以病程较长,咽喉色暗红而干,伴咽痛,口干欲饮为特征。

  [治法]养阴清肺利咽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组成:玄参、麦冬、生地、丹皮、白芍、川贝母、薄荷、甘草。食欲差,可加怀山药、太子参等;言语无力,动则气喘,可酌加太子参、百合、玉竹。   偏于肾阴不足者,证见咽喉干痛,夜晚加重,欲饮冷饮,神疲心烦,舌红,脉细数,宜用滋阴补肾,清利咽喉,用六味地黄汤加玄参、麦冬。若肾水不足,心火独亢,心肾不交,而见心烦不眠、舌干红赤者,宜用二阴煎。若阴虚虚火上炎明显者,用知柏地黄汤加玄参、白芍、五味子治之。      [肺脾气虚]咽喉干燥,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咯,平时畏寒,汗多,易感冒,神倦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咽部充血较轻,病程较长,并时时出现急性发作。咽喉微干微痒微痛,有异物梗阻感或痰粘着感,伴多汗易感、神倦乏力为本证特点。

  [治法]补肺益脾,利咽   [方药]玉屏风散加生脉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黄芪、白术、防风、人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若咽部粘膜焮红,佐炒黄芩、黄连,或加用牛蒡子、射干之类。      [肾阳不足]咽干微痛,面色咣白,语声低微,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腹痛寒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脉沉细。面色觥白,喜温恶寒,腰酸膝软,小便清长,倦怠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扶阳 引火归元   [方药]附桂八味丸加味 组成: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健脾加党参、白术、扁豆衣;补肾加狗脊、女贞子;和胃加焦楂曲、炙甘草。      一、中药成药   1.六神丸用于火热喉痹..   2.喉症丸用于风热喉痹。   3.草珊瑚含片用于急慢喉痹。

  二、单方验方一   1.菊花、银花各30g,煎汤代茶饮。用于风热喉痹。   2.金银花30g,胖大海6枚,青果、麦冬各lOg,泡水代茶饮。用于风热喉痹。

  3.太子参30g,玄参、金银花各15g,生甘草9g,煎汤代茶饮。用于慢喉痹之阴虚型咽干痛者。

  三、药物外治   1.吹药可选用青吹口散、冰硼散,西瓜霜等喷雾剂吹咽,每日3—4次。用于急喉痹。

  2.雾化吸入   (1)用苏叶60g煎水,澄清雾化吸入咽部,每日2次。用于风寒喉痹.   (2)用清咽雾化液(银花15g,连翘6g、木蝴蝶6g,淡竹叶9g)。超声雾化吸入咽部,每日2次.用于风热堠痹。   (3)以吴茱萸、生附子为末,醋调,临睡前敷涌泉穴,每晚1次。用于慢喉痹。   (4)漱口银花12g,甘草、薄荷叶各5g,硼砂6g,、土牛膝根30g。煎汤ml,每日3—4次漱口,用于慢喉痹。

  四、食疗方药   1.陈海蜇,洗去盐味,冰糖拌,蒸食。   2.经霜丝瓜l条,切碎泡开,温水送服。   3.雪梨干50g,罗汉果半个,水煎20分钟后,候温饮汁。   4.芒果煎水,代茶频服。益胃利咽喉。   5.茶榄海蜜饮绿茶、橄榄各6g,胖大海3枚,蜂蜜l匙。先将橄榄放入适量清水煎沸片刻,然后冲泡绿茶、胖大海,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汁。

  6.凤衣冬蜜饮凤凰衣(鸡蛋壳内的软皮)6g,天冬12g,蜂蜜1匙,置于碗中,加水适量,隔水炖后饮汁。

  五、针灸疗法   1.针法先取三棱**少商、商阳出血,然后取合谷、曲泽、液门,浅刺轻捻。恶寒发热者,加风门、曲池、外关,较强。用于急喉痹。或取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为配穴.每次选3—4穴,用泻法,每日1一2次。用于急喉痹。取穴天突,廉泉、扶突、合谷,配以足三里、三阴交、列缺、曲池。用于慢喉痹。

  2.灸法用小粒艾炷隔姜片灸天突、气舍、璇玑等穴,每日1次。用于慢喉痹。

  六、西医疗法   1.感染较重者,选用抗病**(如吗啉双胍、金刚胺等)和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2.局部用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或以溶菌酶含片、碘喉片、薄荷喉片含化。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素质,可起到预防本病的作用。   2.改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或避免经常接触干燥、有毒、多灰尘的空气。

  3.起居有时,寒温适中,谨防感冒。   4.彻底治愈能引发喉痹的原发病,如鼻渊、鼻窒、龋齿等。      《幼幼集成·因喉证治》:“喉者,肺管,专主呼吸而居前,为一身之总要。若胸膈郁积热毒,致生风痰,壅塞不散,发于咽喉。病名虽多,无非热毒,速宜清解,缓则有难救之患。”   《婴童百问·喉痹腮肿》:“乃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与血气相搏而结肿成毒。热入于心。即烦乱不食而死。”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咽喉病论:“小儿咽喉生病者,由风毒湿热搏于气血,随其经络虚处所著,则生其病,若发于咽喉者,或为喉痹,或为缠喉风,或为乳蛾。”

  《重楼玉钥·咽喉总论》:“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上,……肺胃和平,则体安身泰;一有风邪热毒积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滞血凝,不得舒畅,致令咽喉诸证种种而发。”   《景岳全书·杂证谟。咽喉》:“火症喉痹……凡肝胆之火盛者,宜以芍药、栀子、龙胆草为主;阳明胃火盛者,宜以生石膏为主;若大便秘结不通,则宜加大黄、芒硝之属,通其便而火自降。”

  《儒门事亲·口齿咽喉第二》:“治喉痹,大黄、朴硝、白僵蚕,右同为细末,水煎,量虚实用,以利为度。”

  《口齿类要·喉痈》:“一男子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化,更用清咽利膈散而愈。破棺丹一名通关散,治咽喉肿痛,水谷不化,青盐、白矾、硼砂为末,吹患处,有痰吐出。”      一、药效学研究   急、慢喉痹的药效学研究,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理学),主要通过以下试验进行。

  1.清热解毒的作用   (1)抗病毒试验   ①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选择与急性咽炎致病有关的流感病毒等,以可引起动物80%一90%死亡的病毒感染量感染,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药,观察14天内动物行为表现、死亡数、平均存活天数;或以适当病毒滴鼻感染动物,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药,比较病毒引起的器官病变程度,或病毒的增殖量,观察新药对病毒致死的保护作用或对病毒增殖的抑用,或对病毒致病变的抑用。参照感冒药效学试验抗病毒试验部分。

  ②体外抗病毒试验选择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与急性咽炎致病有关的病毒,用组织培养法、鸡胚法等。通过病毒感染前给药,或感染同时给药,或感染后给药,观察药物对病毒增殖的抑**用。郝莉萍等实验证实,荆芥及其与防风、柴胡或野菊花分别制成的lo%及5%的水煎液,通过鸡胚法试验,证明其有较强的抑制流感病毒A,的能力。

  (2)抗菌试验   ①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选择A族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与急性咽炎致病有关的细菌,根据细菌的致病力及其易感动物,如小鼠、豚鼠或家兔,通过腹腔、皮下或肌肉注射一定量的菌液,造成80%一90%的死亡率。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药,观察5—7天内的动物摄食,活动情况,死亡数和平均存活天数,必要时做病理解剖和细菌学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作统计学。

  ②体外抑菌试验将与急性咽炎致病有关的细菌,在培养基中稀释成适当菌量,并将所试药液作倍比稀释,加入不同的受试菌种,经一定时间培养,从细菌的生长情况观察新药物的抑菌作用和抑菌强度。高丰等研究强效毒菌净(银花、黄芩、板蓝根等10余味中药提取的有效成分,并加入抗菌增效剂)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强效毒菌净对11种细菌的抑菌环直径平均值为33。27mm,具有高效、广谱抗菌作用。房祥等运用由土牛膝、马兰、车前、天名精组成的喉咽宁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作用尤为明显。

  2。清热利咽作用   (1)抗炎试验   ①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一般可选择适当的致炎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再以特殊染料如伊文斯兰作静脉注射,测定染料在炎症部位的通透量,以说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情况,常用的有大鼠皮内色素渗出法等。

  ②抑制炎性肿胀试验选择适当的致炎剂如角叉菜胶、蛋清、巴豆油、组织胶、缓激肽、5一HT等,给动物局部注射或涂抹以引起炎症性肿胀,测定炎症局部的容积、重量等,以说明药物对炎性肿胀的作用。常用的有大鼠足跖浮肿法、小鼠耳廓肿胀法等。李锐锋等进行了双黄口服液(麻黄、生石膏、大黄等10味中药组成)的抗菌抗炎实验,结果证明了双黄口服液对使用的5种实验菌株均有抑**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炎双球菌作用更为明显。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醋酸所致腹腔急性炎症及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抗炎、抗渗出作用。

  (2)解热试验以细菌毒素或细菌菌苗作致热原引起动物体温升高,给予药物,观察其降温作用。常用家兔或大鼠。

  房祥等观察中药喉咽宁解热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咽喉宁能明显降低由浓缩白百破三联菌苗引起家免体温升高,作用持续时间在3小时以上。抑制1%琼脂致大鼠足跖肿胀及二甲苯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棉球肉芽肿形成。

  二、临床研究   急慢性咽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报道颇多,现简要介绍如下:吕逢进等咽炎茶(处方为玄参、南沙参、生地、石斛、浙贝母、枳壳、甘草各30g,麦冬、黄芩、六曲各60g,薄荷15g,共制54块,每块重12g)治疗咽炎例,每次1—2块,每日3次,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一个疗程12—18天。结果:痊愈、明显好转、好转分别为32、28、40例,总有效率%。对照组50例用六应丸治疗,每次10粒,每日3次,有效率为60%。王鸿莉等应用自拟清咽饮(胖大海、天门冬、乌梅、丹参各2g)治疗小儿慢性咽炎40例,结果痊愈39例,有效1例。渠敬文应用自拟金马利咽汤(挂金灯、桔梗、北豆根、马勃、玄参、麦冬、木蝴蝶、蝉蜕、甘草等)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良好效果。”,杨灵山等应用复方青果口服液(青果、黄芩、玄参、蝉蜕、桔梗等组成)治疗急性咽炎例,结果治愈98例,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2%,其治愈率明显高于青霉素肌注对照组。

“,王湘等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药物组成为玄参、石斛、天花粉、蚤休,以超声雾化器使患者吸入,获得较好疗效。”,勾大军等以三金桔梗汤辅以冷冻治疗慢性咽炎例,比单纯冷冻组疗法疗效高,其治愈率间有显著性差异。方法是:以三金桔梗汤(金荞麦、金银花、金果榄、桔梗、甘草)每日工剂,配合冷冻疗法。李新存采用活血化瘀法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咽炎64例,也取得了较好疗效。钟亚等以耳穴按压六神丸治疗慢性咽炎例,治疗组选穴:咽喉、肺、心、肾。对照组服百炎净、冬凌草片。疗效较对照组明显为好。

姚大鹏,原名姚世鹏,毕业于四川大学成人教肓学院中医专业,海内外诸多高校,名誉院士、教授、博士,扬州一怪,著名道医,中医研究员,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针灸师(高级),道号,三鹏,真实姓名,姚世鹏(笔名:梦也)男,汉族,年3月出生,江苏仪征人。中国道医协会副会长、现为全球中医药论坛总版主、全球生态作家杂志

转载注明  http://www.cqlcx.com/gmlt/1012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感冒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