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口鼻干燥易感冒一招穴位抗秋燥

时间:2016-11-28来源:治疗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正当我们在欢喜进入金九银十的黄金季节的时候,“秋燥”“秋困”也随之而来。

“燥”是秋季的主气,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常见的秋燥症状有口干舌燥、干咳少痰、鼻子干痒、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皱裂以及情绪烦躁等。因此,防秋燥是秋季养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症状找穴位轻松缓解秋燥。

1鼻炎、感冒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燥邪一旦侵犯肺部,鼻子则首当其冲,因此鼻炎较为高发。加之秋季早晚温差大,夜晚凉意较重,不慎受凉容易引起伤风感冒,专家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肺气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所致。

迎香穴与鼻通穴常被用来治疗各类鼻炎、感冒等问题,前者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后者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专家表示,常按这两个穴位可缓解或预防打喷嚏、流涕等不适,尤其通鼻效果相当明显。

此外,从两眉中间的印堂穴起,往上经上星穴、通天穴至头顶的百会穴,按顺序按揉都能配合治疗鼻部病症,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

2咽喉炎

咽喉是肺部的重要通道,邪气犯肺咽喉也受影响,也就出现咽喉干痛、干痒、干咳等现象。专家指出,由于咽喉有脾经、肝经、肾经三条阴经通过,因此阴虚火旺者是咽喉炎的高发人群。

合谷穴、照海穴以及太溪穴都是主治咽喉的重要穴位。合谷穴便是平时常说的双手的虎口位置,可缓解咽喉肿痛。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同时,可交替按揉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可提升增液润喉的效果。

3皮肤干燥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受秋燥的影响,皮肤出现干燥,甚至皲裂。平时应注意保持皮肤的干净,及时涂抹润肤霜。搭配养阴润燥的食疗如蜂蜜水,对滋润皮肤也有帮助。

专门针对皮肤干燥的保健穴位虽然较少,但干痒的皮肤病多乃风邪引起,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常按摩手部的外关穴、曲池穴或足部的足三里、血海穴等位置,使经络气血通畅,风邪自灭,能大大改善皮肤的干痒问题。

4便秘

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为表里,肺有余热可影响大肠,肠内有热耗损津液,便容易导致大便干结、便秘等,还可能诱发痔疮。

而位于肚脐旁两寸、左右各一的天枢穴,对治疗便秘效果显著,此穴有双向调节作用,便秘者可通便,腹泻者可止泻。此外,合谷穴、足三里、太溪穴等,对于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具有良好功效。

以指代针按揉穴位简单有效针灸、拔罐虽能帮助人体缓解不适,但是针、罐等器具的操作专业性强,且对穴位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合人们在家自行操作。专家建议,平时在家可采取以指代针的方法,即用指腹先后点、按、揉三种手法按摩穴位。按揉时需注意力度柔和、均匀,每个穴位可缓慢地各按10次再换其他穴位,坚持早晚按摩有助促进气血循环。

若病情较为严重,可前往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对症处理,进行针灸、拔罐的局部治疗,配合滋阴润燥的中药进行调理。

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拔罐调理身体不可操之过急,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每周宜做2-3次。通过内调外养、综合调理,使人体恢复至舒适状态。









































广州恒大开启弯道超车昨天登报在广
内衣模特走秀奉化大堰天然T型台


转载注明  http://www.cqlcx.com/zlhl/192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感冒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