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dquo冬病夏治rdquo

时间:2021-9-9来源:食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医院医务处主任袁安冬介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情。“夏治”指利用病症在夏季病情有所缓解的时候,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并结合外用灸刺贴敷药物,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防病治病的方法。

在中医看来,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同样,患者体质在这一时期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处于“不佳时期”,见效缓慢。而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那么,具体哪些“冬病”适合“夏治”呢?袁安冬主任提示,凡属于中医辨证中阳气虚弱,功能低下的病证均为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如:针对儿童的小儿咳喘、小儿鼻炎、小儿体虚反复感冒、咽炎、小儿腹泻;针对成人的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腹泻、风湿疼痛、体虚易感冒、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甲减、慢性皮肤病、冻疮、湿疹、过敏性眼病、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角膜炎、肿瘤手术放化疗后体虚、贫血等;针对女性的产后身痛、经期不适、宫寒等。

在疫情防控常态管理下

冬病夏治三伏贴敷病种范围:

针对儿童的小儿咳喘、小儿鼻炎、小儿体虚反复感冒、咽炎、小儿腹泻;

针对成人的慢性咳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腹泻、风湿疼痛、体虚易感冒、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甲减、慢性皮肤病、冻疮、湿疹、过敏性眼病、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角膜炎、肿瘤手术放化疗后体虚、贫血等;

针对女性的产后身痛、经期不适、宫寒等。

医院年冬病夏治时间:头伏7月11日——7月20日二伏7月21日——8月9日三伏8月10日——8月19日(医院前进路分院冬病夏治同步进行)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丁志红

编辑:廖子强

审稿:康健李丽

“中医指导科学养生”

识别下图中

转载注明  http://www.cqlcx.com/sl/1180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感冒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