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儿秋季易感冒
1、小儿秋季易感的外因 初秋天气的典型特征是早晚温度低,虽然中午的太阳仍然特别大,温度也与立秋前不相上下,但到了晚上,特别是后半夜以及第二天上午,温度还是很低的。有时候下午天气热,甚至可能一直热到晚上。这时候就会有些家长在晚上开空调、开风扇睡觉,到了后半夜也不关。而第二天往往就发现小朋友开始流清鼻涕。怎么回事?受寒了!典型的外因。 风寒初起,往往是从流鼻涕,打喷嚏开始。这是风寒邪气中于体表皮毛,肺主皮毛。皮毛受寒,肺也受连累,于是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现象。也有的风寒袭表,体表卫气收缩卫外,小朋友就发烧了,干烧,温度蹭蹭往上跳,一点汗都不出,有的甚至会打寒战,喊冷。这都是人体抵御外寒的正常表现。2、小儿秋季易病的内因 秋天天气凉爽,大人孩子都有的一种感觉就是胃口大开,而俗语贴秋膘也提醒大家补一补。但这一补,往往就补出了问题。夏天,人体阳气浮越在外;初秋,人体阳气刚收未收时候,还不适宜大补特补。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立秋以后食欲确实变好了,于是遵循贴秋膘的古训,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看到孩子吃的多,特别高兴。变着花样的给贴秋膘,唯恐吃的不够多,饱了也要多喂上几口,恨不得把夏天食欲下降少吃的东西都给补回来。但是,此时人体阳气刚收未收,还不能将消化吸收能力由夏天的低处理能力迅速提高到高处理能力。于是,孩子撑着了,积食了。 积食的表现也有很多种,有些孩子会便秘,肚子鼓胀胀的,一拍“砰砰砰”的,口臭(可参考关于口气的帖子),舌苔厚等。有的孩子身体相对聪明,撑着了以后,发现消化吸收不了,立刻给排掉,结果一排就变成了腹泻。有时积食或伤食也会伴随着发烧。伤食腹泻也伤人正气,这一伤的表现就是腹泻不容易好。有些家长一看拉肚子了,赶紧妈咪爱、思密达吃上。有时候思密达吃的多了甚至还会变成便秘。 通常来说,内热外感的情况比较多,就是本来撑着了,或有点撑着了,结果又受了点风寒。人体的阳气或者说正气是有限的,在不同时间,阳气负责的工作也是不同的。 在人吃饱的时候,正气就会分一部分到脾胃去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也是为什么人饭后容易困、没精神),而吃的越多,分过去的越多。一旦分走的多了,用于保护人体的自然就少了,于是给病邪可乘之机。外邪来犯,正气又想驱赶外邪,内部又消化不动了。积食产生内热还可能导致毛孔打开,容易感受风寒。 所以就出现了外感内伤。外感内伤的表现可能有积食便秘、发烧同时可能流鼻涕(清或黄,或者前几天清过几天逐渐黄),舌苔白厚或黄厚等。3、如何预防秋季小儿常见病?
外因预防
外因怎么预防?很简单,针对性消除原因即可。明白了天气中午热,早晚凉的特点。家长们就应该知道,中午的热,已经是外强中干了,不能因为中午的热就盲目开空调、开风扇。晚上睡觉前应帮小朋友检查一下,有没有可能的夜间致寒因素,关掉空调、风扇,如果房间通风特别好,也应该管点门窗。给孩子穿上背心,并为其准备夜间盖的被单或毛毯。孩子都是有灵性的,夜间冷了知道蜷缩,如果附近有被单或毛毯,他们也知道利用的。当然,夜间家长醒了,根据室内温度情况、孩子体表温度情况给孩子盖上被子也是可以的。内因预防
内因的预防在很多家庭可能是一场史诗级的战斗,特别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的家庭。当代孩子的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吃多了对孩子并不好,但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当年都是有过(长期)饿肚子经历的,深刻了解和记得饿肚子是多难受的一件事情。所以唯恐孩子在受自己当年的罪,所以不断给孩子吃。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过犹不及。过度饥饿会对脾胃造成伤害但过饱对脾胃的损害更是严重,会引发很多疾病。预防内因疾病重点就是合理饮食,清淡饮食,宁要三分饿不要一分撑。并在平时注意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 上一篇文章: 实用百科伤寒感冒咳嗽吃什么
- 下一篇文章: 药膳食疗夏秋交替易感冒,怎么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