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谨防小儿风寒感冒!

时间:2016-10-13来源:感冒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天气转凉,谨防小儿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医论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怢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

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素问·风论》)

①腠理:指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

②洒然:形容寒冷的样子。

③衰食饮:饮食减退,食欲不振。

④消肌肉:肌肉消瘦。

⑤快(zhi)栗:战栗的表现。

⑥皏(pian)然:浅白色。

风是致患感冒的主要病因,故俗称伤风感冒。而风为百病之长,在六淫致病中最为多见,况小儿由于脏腑肌肤娇嫩,寒暖不能自调,更易受风邪侵袭,伤及腠理,出现肺系症状,进而传入其他脏器。本节不仅述及人与自然气候环境的密切关系,也指出感冒的病因病机,外邪侵犯途径及感邪后的病理变化和传变规律,诚为本病纲领。

治方

麻黄汤

麻黄(去节)3两,桂枝(去皮)2两,杏仁(去皮尖)70个,甘草(炙)1两。右四味,以水9升,先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8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治太阳伤寒,头痛恶寒无汗而喘,以卫性敛闭,营性发阳,寒伤营血,闭其皮毛,是以无汗,肺气壅遏是以发喘,寒愈闭而营愈发,里束卫气不得外达是以恶寒,甘草保其中气,桂枝发其营郁,麻黄泄其卫闭,杏仁利其肺气,降逆而止喘也。

①内:同“纳”。放进、纳入之意。

②啜(chuo):饮、吃的意思。

医案

陆养愚治李邑宰子年十一,于六月夜间,忽发热微汗,头微痛,或谓伤暑,与香薷饮冷服,病更甚,且喘嗽痰。又谓脉气浮数,火热上炎,以芩、芝、知母、花粉清之,喘咳不绝,饮食不思,睡卧不安,咏之弦紧,左倍于右,面赤戴阳,此风寒外束,宜发散之。或谓如此炎天,且芽常有汗,何以宜表?曰:正因风寒,伤其卫阳之气,令外之阳气,拒而不得人,故汗微微而不止。内之阳气伏而不得出,故身翕翕而壮热。若解散其邪,则外者得人,内者得出,自汗止身凉矣。用干葛为君,苏叶、防风为臣,前胡、白芷、川芎为佐,桔梗、杏仁、甘草为使,热服,微覆汗大泄,少顷,喘、嗽、吐、热顿减,二剂痊愈。(《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九发热》)

①戴阳:指下真寒、上假热的症候。

②翕翕:和顺的意思。

本案虽处六月暑天,然为夜间受寒而发,治疗当散寒解表,仍取汗法,使邪有出路,病方能愈。不可拘泥于暑湿。从而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思想。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张奇文教授主编的《实用中医儿科学》、《儿科医籍辑要》。

张奇文

年生,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名誉会长。出身于中医世家,从10岁始跟祖父学习中医,毕业于潍坊医校,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创始人之一。临证50余年,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81篇。

先后7次应邀去澳大利亚讲学,被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联合会聘为名誉会长及学术顾问至今,被誉为“澳洲中医药立法的有功之人”。

以上内容觉得不错就赶紧收藏分享吧~对了,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凭在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cqlcx.com/gmby/120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小儿感冒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