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拼的真不是智商,而是做好时间管理
高中的学习好坏与智商没有绝对的关系。
智商高的同学,可能是在记忆、理解上快别人一步,但如果他不学习,一样是什么都不会。
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学习的同学,在考试中更能稳定拿分,因为他们知道在平时学习中,如何正确进行时间管理。
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
有这样的同学:在学习上可能天赋还没被激发出来,平时学习也并不是勤勤恳恳。但就是在这离高考命运转折点没几天的时间里,幡然醒悟。
还有这样的同学: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总感觉使不上劲,力气打在棉花上,在这最后几十天,希望能够更好地规整自己的知识,好钢用在刀刃上。
但,来得及吗?
小高来帮你捋一捋,在这仅剩的一个月时间里,应该怎么复习才能高效不慌乱。
短时间内如何做到快速提升,无外乎就是在和别人相同的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吸取并掌握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学习呢?做好时间管理是重中之重。
No.1
首先记住,效率比时间更重要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往往也为时间不够而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布置了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出什么时间来了,但几乎还是没什么进步。有时在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却看到有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还很悠闲,自己心中很不是滋味。时间的利用已经到了极限,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只想用一句话回答:“时间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效率。”
No.2
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
要弄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我们先来计算一笔时间账:一个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如果要拼命地挤时间,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没什么,但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少睡,很多人都会受不了。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你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多了60%。
听起来,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每天多60%的时间累加起来确实相当的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最终会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这笔账中我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习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一半,但也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住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
这么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却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成果,真的挺不值得。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这种现象,可以称它为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就这样,学习成绩的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在管理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要从哪里挤出多少时间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率。
No.3
第一原则:学会舍弃
有句话说得很现实:“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中心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就是:“利用好时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谈到时间计划时,总是把它和一张排列整齐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其实,如果没了上面说的原则,计划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摆设。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来。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总有突发事情——比如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
所以,无论怎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当面临选择很多事情时,当实在无法完成所有任务时,我们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意指你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潜在损失。比如你投资十万元去开一家杂货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元;或你投资十万元开一家手机专卖店,每个月可以赚五千元。这两个方向你会选择哪种?你只有十万,选择了开杂货店,就放弃了开手机专卖店,也就等于放弃了每个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如果你选择开杂货店即等于放弃赚那五千元的“机会”。
同样,我们的时间有限,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隐含你放弃做别的事情。“做别的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不是“某件事有没有意义”,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义”。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地利用。
No.4
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会让人忍不住想去碰一碰。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是值得去挑战,因为它有可能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做前面的题目都有些困难,那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得出答案,还有可能会让你因不复查前面的题目而失分。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
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讲,计划应该定适度地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去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都能完成的。
在一天结束时,这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让人非常爽快的,可以给你信心和动力去继续制定、执行计划。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地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地利用时间。
No.5
第三原则:根据不同内容来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经历同一个小时。”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对于那些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到。
那么,那些你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TIPS:把握一天中四个学习的高效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天的学习存在四个高效期。他们分别是:
◇清晨起床后--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如外语、定律、历史事件等。
◇上午8点至10点--人的精力充沛,大脑易兴奋,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此刻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
◇下午6点至8点--可用于回顾、复习全天学过的东西,加深印象,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这是整理笔记的黄金时机。
◇入睡前一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来加深印象,特别对一些难于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则不易遗忘。
No.6
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
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会挤时间休息。
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导致课没有听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No.7
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不仅需要每天在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一下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这样做是为了每天都能够监督自己。只有每天自我检查,才能发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地进步。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诀窍,却还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安排时间的表格。因为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时间管理光是填满表格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各类计划表模板
为了大家的方便,小高给大家汇总了一些学习计划表的模板,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一下,用好了可以有效地查漏补缺。
表格制定只是一个很小的步骤,执行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后,希望同学们可以合理管理时间,认真执行,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考到满意的成绩!
来源:综合自网络。由高中根据地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文章: 首推经典神作搞定销售就靠这几招,一生
- 下一篇文章: 钟南山传讲述钟南山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